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府文件>县政府文件
县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健康宝应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宝应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

《全面推进健康宝应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beplay不是假网

2021927

(此件公开发布)


全面推进健康宝应建设实施方案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健康宝应作为民生实事认真部署,通过近年来的积极实践,beplay不是假网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多项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好于省市平均水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012号)及《市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健康扬州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扬府发〔20215号)精神,深化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巩固和提升健康宝应建设成效,推动健康宝应建设迈上新台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进一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健康保障政策、营造良好健康氛围,为建设健康宝应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程度显著提升,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势头得到控制,重点人群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健康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全面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全面下降,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于省市前列,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开展健康促进。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建立县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开设健康宝应大讲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五进活动、健康科普大巡演、健康直通车等活动,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科普基地建设。全县各级各类媒体均要支持健康科普活动,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接受健康科普的人群比例达80%以上。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力度,不断扩大无偿献血队伍。组织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8%35%,全县人口献血率分别达到15‰25‰

2.合理膳食行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加强有针对性的营养和膳食指导,深入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推广使用限盐勺、控油壶和健康腰围尺等健康促进工具。在养老机构、学校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开展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食物消费状况监测和总膳食研究。加强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普及食品营养标签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控制过量饮酒,减少酗酒。到2022年和2030年,全县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础上提高10%,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保持低于3%

3.控烟行动。积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普及烟草危害知识,广泛开展吸烟与二手烟危害宣传。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加大违法发布烟草广告查处力度。发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的控烟引领作用,巩固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成果,推进无烟机关建设,到2022年底,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均要达到无烟机关标准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戒烟服务体系,将病人吸烟史纳入到日常门诊问诊,推广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和烟草依赖疾病诊治。推行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强化控烟监督执法。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不低于30%80%,全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2%20%

4.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居民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相应的防病规划和措施。加强县级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全县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心理门诊。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逐步扩大心理健康服务覆盖面,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全县所有学校和社区分别建有心理健康辅导室,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升到20%30%,减缓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

5.全民健身行动。深入贯彻《扬州市公园条例》,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加快建设城市中央活动中心(CAD)、中央生态活动中心(CEAD),提升中央公园、生态公园、口袋公园等体育休闲功能,完善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户外健身营地等全民健身设施,推动“10分钟体育健身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鼓励社区、学校、公园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免费或低费用开放,配备相应安保人员,限制开放时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设立体育健身场所、购买体育健身器材、举办体育健身比赛活动。推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群众身边覆盖延伸,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群众养成健身运动习惯。实施特殊人群体质健康干预,有针对性地为各类人群提供运动健身方案。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等职工健身活动,促进在职人群体育制度化、常态化。整合公共体育和医疗卫生资源,推广建设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和平台,创新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整合国内外体育与医疗领域优质资源,培训能够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的运动处方师。到2022年和203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不低于14平方米和1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84平方米和3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3.3%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42.5%46%

(二)深入实施健康干预。

6.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监测评估和规范管理。开展社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标准化监测,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推动县域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市级胸痛、卒中中心全覆盖,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心脑血管急症救治体系。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和190.7/10万及以下。

7.癌症防治行动。组织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开展重点人群上消化道癌症免费筛查和干预工作。落实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完善康复指导、疼痛管理、长期护理、营养和心理支持,促进癌症规范化诊疗。强化癌症患者康复管理,发挥慈善救助在困难癌症患者救助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根据肿瘤发病情况,打造重点癌症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46.6%

8.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遴选慢阻肺筛查适宜技术,建立慢阻肺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和筛查流程与规范。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管理率。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8.0/10万及以下和7.6/10万及以下。

9.糖尿病防治行动。落实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完善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服务体系,加强区域规范诊治中心建设,推进糖尿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推进落实糖尿病饮食和行为干预,加强社区糖尿病相关检测能力标准化建设,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5%及以上和70%及以上。

10.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宣传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疾病流行季节前接种疫苗。加强新冠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感染者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加强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消除血吸虫病危害,不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到2022年和2030年,完善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与儿童预防接种标准化门诊,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持续优化健康服务。

1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现代化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医防结合为重点,规划建设县域二级专科传染病医院,推动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室,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强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储备,完善分层分级分流的高效医疗救治机制。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科学畅达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制。到2022年和2030年,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全面加强,并不断得到强化。

1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行动。积极争创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市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促进专科联盟发展。加强儿童、精神病、传染病、老年病、康复等专科医院和精神卫生机构建设,补齐薄弱专科医疗资源短板。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组织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持续巩固提升4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卫生服务同质化。2022年和2030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到2022年,全县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5人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人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以上;到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5人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5人以上。

13.医疗急救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全县紧急医学救援装备配备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建设县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紧急医学救援响应平台。建设覆盖全县城乡的县、镇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城乡急救服务均等化、院前急救机构管理一体化,建立全县院前急救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院前院内急救智能化衔接。到2022年,主城区服务半径缩短至3-5公里,农村边远地区不超过10公里;到2030年,各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更趋合理,其中城区服务半径缩短至3.5公里,乡村服务区缩短至5-10公里。

14.扩大中医药服务行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努力使中医药融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推进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基层建设工作站,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开展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诊疗方法。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到2022年,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95%及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到2030年,10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

(四)全周期强化健康维护。

15.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扩大妇幼健康服务供给,着力打造优生之城。针对妇女和儿童等各个阶段不同时期特点,大力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妇幼健康服务,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加强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加大妇幼人才培养力度,务实应用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全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发展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扩大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覆盖面。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推动流产后关爱(PAC)工作,降低人流比。促进生殖健康,保护生育力,全面开展流产后关爱高效长效避孕工作,在农村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城市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以下和3‰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10万左右和5/10万以下,新生儿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控制在4‰3‰以下。

16.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有中小学均要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扎实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级证书制度。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开足、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积极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除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

17.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依法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利,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宣传职业健康知识,指导用人单位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评选健康达人,建设健康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从源头消除、减轻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实现职业健康检查不出县,优化职业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8.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病医院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标准和规范,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基本医保与医养结合政策配套衔接。普及老年健康知识,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构建养老服务网络。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到2022年,全县至少设立1所二级以上老年医院和康复医院,全县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80%以上,9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0%。到2022年和2030年,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比例分别不低于60%65%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19.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落实残疾人预防、治疗、康复、救助工作。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大力推进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现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深化人工耳蜗手术、白内障复明、助听助行等健康行动,完善各类补贴制度。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残疾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社区康复能力,依托各级医疗卫生及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康复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建立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配套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康复场地设施,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康复活动,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到2022年和2030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95%以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

(五)加快建设健康环境。

20.食品安全保障行动。突出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加快推进食品小作坊登记管理和食品摊贩备案管理,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守护校园食品安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责任制,推进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提高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量化等级优秀率。全面提升食品抽检合格率,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时节以及群众的关注点、食品安全的风险点食品的抽检监测。到2022年和2030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保持在75%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及以上。

21.药品安全保障行动。积极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上市持有人制度改革,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鼓励新药研发,提升药品质量,强化合理用药。加强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综合运用检验检测、监督检查、监测预警、风险管控、应急处置、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净化药品市场环境。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加大药品行政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加强行刑衔接,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到2022年和2030年,药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社会公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并持续提升。

22.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突出抓好长江保护修复,加强南水北调沿线和淮河入江水系环境治理,开展县域重点水体、重点断面达标综合整治。构建有针对性的重点地区、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体系,开展典型行业、典型区域等环境与健康试点调查监测及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等。大力发展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建立完善低碳、便捷安全的交通体系,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加强城乡集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创造舒适、规范、整洁、放心的消费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将农村改厕与粪污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有效衔接,不断巩固扩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成果。到2022年和2030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比例保持在69.6%以上,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于类水质的比例保持在71.9%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23.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在区域供水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供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水源地达标建设、水质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城乡供水保障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体制和供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推进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建设与改造,变常规处理为深度处理,提高安全供水能力,努力实现从供合格水向供优质水转变,做到正常运行时优质水,事故应急时合格水。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持续保持水厂、加压站和乡镇监测全覆盖,并定期公示。到2022年,所有水厂工艺均为深度处理,2030年农村水质合格率达98%以上,供水保证率达100%

24.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广泛开展教育引导,加强督促指导,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倡导新风尚。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标准规范体系,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置,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22年和2030年,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分别达80%以上和95%以上。

(六)不断完善健康保障。

25.健康制度保障强化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及其制定过程,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工程项目开展系统性健康影响评估。建立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考核体系,坚持科学考核导向,完善考评工作机制,促进健康政策落实。到2022年和2030年,各项健康制度不断建立完善,并持续优化。

26.全民医保制度完善行动。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协同推进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开展医疗保障扶贫行动,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开展紧密型医联体总额付费试点。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到2022年和2030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5%以上和70%左右。

(七)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27.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行动。编制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加大对一类、二类、三类新药、首仿药、创新医疗器械的激励奖励力度;积极培育特色品牌,把药品医疗器械产业打造成为重要新兴产业。支持社会办医,实行社会办医非禁即入,审批应简尽简,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医疗机构和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支持社会办医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在养老机构设立医疗点或提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到2022年,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大于25%

28.健身休闲产业培育行动。坚持政府支持引导、部门合作联动、社会积极响应、资本踊跃参与,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打造运动活力之城。实施体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打造健身休闲产业集群。推进体育消费载体建设,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体育产业基地。持续推动体育消费,鼓励各地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

29.健康旅游产业培育行动。充分利用县域丰厚独特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构建形式多样的宝应康养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推进宝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开发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康养旅游产品,丰富康养旅游产品形式。积极跨界融合,促进康养旅游品牌的塑造,打造康养旅游新增长极。鼓励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建立特色养生旅游基地,推动国家旅游康养示范基地建设。

30.“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行动。构建集成高效、统一权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数据归集质量,健全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目录,提升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推进医疗卫生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医疗机构内部流程,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和行政审批服务便捷化水平;加大大数据、云计算运用,推进人工智能运用,提升医疗健康管理智能化水平;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康复等新兴业态,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新模式,打造健康产业发展新动能。到2022年和2030年,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率分别达60%80%

(八)积极推进健康创建。

31.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行动。积极做好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乡村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巩固提升卫生县城卫生村镇创建成果。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等健康细胞建设。加快推进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健康教育体验馆建设。通过城乡联动、营造健康环境、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培育健康人群,提高全社会健康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2030年实现国家卫生镇、江苏省健康镇全覆盖。

32.健康校园行动。制定促进师生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符合健康要求的学习环境。加强学校医务室建设,按标准配备人员和设备,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实践活动,提高师生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全县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95%及以上和98%及以上。

33.健康企业行动。广泛开展职业健康、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宣教,提高员工健康素养。完善企业健康基础设施,为劳动者提供良好工作生产环境。组织群体性健身活动和文化活动,为单位员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工具。建立完善与劳动者健康相关的规章制度,提供良好的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到202250%的规模企业、20%微小企业达到《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的要求;到203080%的规模企业、40%微小企业达到规范要求,不断提升健康企业建设水平和覆盖面。

34.健康单位行动。动员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全体职工参与健康单位建设,建设温馨的健康环境,实施有序的健康管理,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定期组织体检,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设立健康自助场所,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健康职工评选等健康类主题活动。开展工间操活动,为职工提供健身相关服务,提高职工身体素质。广泛普及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健康素养。到2030年,80%以上的机关单位达到健康机关的基本要求。

35.健康家庭行动。高度重视健康家庭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大力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健康的优生优育和养老保障。家庭成员主动进行体检,主动学习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会测体温、脉搏、血压、血糖,掌握常规急救知识并能正确操作,熟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到2022年和2030年,每年新增100户以上健康家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层面由健康宝应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宝应建设全局性工作,指导各镇(区)、相关部门加强协作,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各镇(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县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健康宝应建设的具体推进措施,每年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并抓好落实。

(二)动员各方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宝应建设,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单位特别是各学校、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鼓励企业研发健康产品,增加健康产品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卫生健康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对健康宝应建设投入予以重点保障。加强科技支撑,围绕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和重大疾病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加大普法执法力度,以法治保障健康宝应建设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强化信息支撑,健全监测体系,提高疾病与健康监测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部门间、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

(四)加强监测考核。围绕健康中国、健康江苏、健康扬州、健康宝应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制定指标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由健康宝应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对各镇(区)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的重要参考。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组织开展对健康中国行动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实施进度的年度监测工作,及时评价工作效果,推动取得实在成效。

(五)注重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建设健康宝应、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增进社会的普遍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1.关于全面推进健康宝应建设的考核指标框架

      2.关于全面推进健康宝应建设的监测指标


附件.doc





下载页面,目前仅支持IE,或360兼容模式